看了一下網路上許多人熱衷討論的"公式法"

我的了解是比較接近依大盤位置給予不同的持股水位

隨著大盤的起伏而跟著調整,漲高了就持股少一點,跌了就持股多一點

(如果我的認知有誤的話也請不吝指正)

這個概念聽起來似乎很可行,不過仔細想想其實意義不大

假定0050的核心位置是在五十元,定義為持股五張

往上往下各漲跌五塊塊的話就增減持一張,可以得到關係如下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十張 九張 八張 七張 六張 五張 四張 三張 二張 一張 零張

看起來是很能賺到錢的持股水位分配

70元買到的股票在75賣掉,65買到的在70賣掉,..............................,25買到的在30賣掉

似乎不管什麼位置買的股票都可以賺五塊錢出場的樣子

另外一方面在低點持股多,在高點持股少,似乎是個穩健的布局,可以規避不少漲跌的風險

這個方法實際上有沒有用呢?讓我們算算看就知道囉

 

假設今天0050價格從50元開始,一路漲到75元,再一路跌到25元,再漲回50元

看來是把整個景氣循環的位置都走過了,經過景氣頂點零持股,也經過景氣低點滿手持股

應該會獲利不少吧!?

價格從50元開始,應該要先買5張,成本為50X5=250

接下來從50元漲到75,成本為250- 55- 60- 65-70-75=-75    好棒喔!看來獲利不錯

接著從75元跌到25元,成本為250- 55- 60- 65-70-75

         +25+30+35+40+45+50+55+60+65+70     =400 此時持股十張,平均持股成本為40元

接著從25元漲回50元,成本為     250- 55- 60- 65-70 -75

           +25+30+35+40+45+50+55+60+65+70

                  -30- 35- 40- 45- 50                             =250+25-75=200,此持持股五張,平均成本為40元

聰明的您有沒有發現呢?我故意把算式擺成這樣比較看得出來

原本我們以為往下買的每一張股票在往上漲五塊之後都會賺

實際上卻只有最低點買的那張在最高點賣掉才有膁,其他的部份都被抵銷掉了

期初的本金至少要為250+45+40+35+30+25=425(才能預留應付下跌時的加碼)

歷經一整個景氣循環的高點和低點起碼三到五年的時間

用這個方法僅僅幫我們產生250-200=50元的獲利以及50/425=11.76%的報酬率

不過這可是三到五年的時間帶來的報酬率

換算成年化報酬率大概只剩2.25~3.78%

不過可別忘了,用這種公式操作會有頻繁的交易帶來的交易成本(一次的買加賣交易成本就接近0.6%)

而景氣要走一整個完整的循環也往往不會是像這個例子裡那樣直上直下

不斷的上下盤整會讓交易的次數比這個例子多出很多,

2.35%~3.92%的報酬率再被頻繁的交易成本啃蝕完大概也所剩無幾了

最後真正的獲利,可能就只剩0050配息所帶來的殖利率了........

0050發行八年來總共配息14.6元,平均一年不到兩元

而八年來0050的平均位置大約在50元,也就是說殖利率頂多接近4%而已

經過這樣的分析,我想應該可以證明所謂"公式法"並沒有辦法提升操作0050的績效了吧!

 

我個人的看法還是認為

投資最重要的一件事還是要"",好的買點是"等"出來的

好不容易等到好的買點建立好持股部位,一樣要把好的賣點給"等"出來

過度隨著大盤的起伏作頻繁的交易,美其名是在作持股水位的調整

其實卻只是把手續費調整給券商,把交易稅調整給政府

另外又曠時傷神,勞心勞力,時時要貼著大盤的漲跌

就如同我在Enough這篇文章中所提的,如果用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得到10%以上的報酬率

那麼如此勞心勞力的作法起碼要能帶來20%甚至30%以上的報酬率才值得,

否則這些時間和力氣寧可拿去作別的事還比較有意義

更何況都這麼勞心費力了,報酬率還可以證明不會比較好

我想我是不會去用所謂的"公式法"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0050 台灣五十
    全站熱搜

    南野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