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初開這個部落格的用意只是因為年紀漸長,慢慢有健忘的傾向

想要藉這裡紀錄一些生活的瑣事以備日後老人痴呆時可以細細回味

同時也整理分享一些個人學習投資的心得以期女兒長大後可以視情形給她機會教育

(說實在的,理財這個東西,學校哪會教?哪個人不是出社會後才四處碰壁摸索)

沒想到有些文章受到網友謬讚之餘,還提供了許多好康的公司讓小弟參考

這點倒是讓我始料未及的

本著學習的原則,小弟在時間允許的情形下,會盡量去了解這些公司

畢竟能夠把查詢到的資料整理並寫出來,是貫徹學習的最好方法

不過個人學養能力不足,若有錯誤或需加強的地方,請各位先進不吝指教

 

言歸正傳,接下來看險惡股海中的小股東認為和6年前台蠟很相似的股票-聚紡 4429

稍微瞄了一下基本資料之後其實我就知道它目前不會是我長期投資的標的物了,原因如下

第一,上櫃還未滿一年

   有關於新股的故事,可以移駕總幹事先生的部落格

   他在書中以及部落格中已經驗證太多新上市股票的『威力』了

第二,常利去年才首次破一億

   如果說買進股票的動作像是和球員簽約的話

   那麼選擇投資標的的動作就像是球探在找潛力球員了

   熟悉美國大聯盟的朋友們都知道,越年輕的球員潛力越大,期待也越大,但是越不容易正確估計其未來

   有太多高中時期叱吒風雲的第一輪大物在進入小聯盟後並未開發他原本被期待的潛力,甚至上不了大聯盟

   而即使上了大聯盟,甚至拿了新人王也未必一帆風順,有太多二年級生症候群的球員到後來也只是平凡的跑龍套球員

   巴菲特先生的標的物起碼每年稅前淨利要有7500萬美元,約20億台幣

   洪瑞泰先生的書建議每年淨利要大於5億,上市櫃滿2年

   聚紡這間公司上櫃未滿一年,常利只有一億

   如果我們是球探,會建議球團去用長約綁一個還在打少棒的球員嗎?

 

   其實還是有可能的

   如果這個球員十二歲就身高190,可以用鋁棒把球打到500呎外,而且年齡沒有虛報....

   那麼早一點趁其他球探還沒發現他,趁小球員自己還不知道自己很值錢的時候用點小錢把他綁起來是很划算的

   同樣的,聚紡小雖小,如果他能夠用無可取代的經營能力展現出驚人的獲利內容

   誰規定剛上櫃或者常利規模小就不能買呢?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是嗎?

 

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小球員有沒有那麼厲害吧!

擷取.JPG  

我最喜歡的公司是那種每年數字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的公司

因為只要看到這一季報表又和上一季差不多,也和去年同期差不多,那大概也沒什麼好看的了

評價上也容易許多,因為每年ROE數字都差不多一樣的話,P/B通常會在一個範圍不太大的區間來回擺動

偏低就開始買,跌越低買越多,抱到漲太高時再賣掉,不太用去為數字傷腦筋

聚紡看起來每年的變化不算太大,除了94年不曉得什麼原因比較低,其他每年數字都滿接近的

連97,98年毛利率,營利率都沒有太嚴重的惡化,這一點是過關的

(不過聚紡98年才上興櫃,99年才上櫃,97年之前的數字參考價值到哪個程度我就不曉得了)

擷取2.JPG   

不過把時間拉近到近八季來看

聚紡似乎有滿明顯的季節效應,第四季前後都會有滿明顯的低點出現

這樣的情形未必不好

只要每年都是很穩定呈現這樣的態勢,有時這樣的季節效應會讓我們有低點可以買進

擷取3.JPG  

上櫃一年來,每一季的每股營業利益都比去年同期成長,是不錯的現象

比較奇怪的是100年Q2的每股營業利益比去年同期成長,每股營餘卻比去年衰退

看了一下損益表,原來是今年的所得稅費用為一千萬,去年為兩百萬,政府拿走了,沒話講

這間公司除了有一筆備供出售的保誠威寶貨幣基金以外沒有任何轉投資(所以也沒有合併報表)

帳面價值兩千萬相較其十二億的總資產規模也還不算太大,業外部份算是不用太擔心,算是專注本業的公司

查了一下這檔基金過去三年淨值從12.86緩慢爬到13.07,幾乎沒有波動,風險極低,應該可以把它當作現金來看待

擷取4.JPG  

由於營收是採應記基礎,而不是現金基礎

也就是說訂單成立,交了貨,現金還沒進來就算計在營收和營利底下了

為了避免有些公司灌了一堆營收卻只得到一堆應收帳款,拿不到現金,用現金流量表來檢視淨利是應該的

聚紡的過去兩年營運活動現金流入量佔稅後淨利的164%,盈餘品質相當不錯

而且流進來的現金不太需要再流出入作投資的支出

營運現金流入加上投資現金流出之後剩下的自由現金量還佔稅後淨利的116%,看起來也是很棒的數字

擷取5.JPG  

股本形成這裡我就有點看不懂了

明明有充足的自由現金流量,為何最近四年有三年需要現金增資?

原本以為是不是要應付上櫃的門檻的緣故,不過顯然不是,因為上櫃的門檻只要五千萬

最近一次決定要現金增資就在三天前,至於增資的資金用途

公司的說法是要『擴建廠房及購置生產設備、償還銀行借款』,這裡我有點不太明白

因為公司過去八季自由現金流量累積有兩億五千萬,2006年至今自由現金流量累積有兩億七千萬

100年Q2的資產負債表上也告訴我們公司帳上有兩億八千多萬的現金,佔總資產22.6%,超過五分之一

從以上角度看來應是一間不缺現金的公司,為何需要現金增資來『擴建廠房及購置生產設備、償還銀行借款』?

以台積電為例,現金只佔約總資產12.4%,中華電佔16.9%,中碳佔11.4%

這幾間都是台股中不缺現金的模範生,聚紡現金的比例比他們都高,為何還需要增資呢?

去年現金增資的時機點在第三季發股利的時候,今年一樣又是在發股利的第三季舉辦現金增資

巧合嗎?我不曉得,有點超過我能理解的範圍

有趣的是,聚紡據說是現在紡織股后,查了一下現在的紡織股王聚陽1477,現金佔總資產28.9%,

而聚陽也同樣有自由現金流量為正卻每年都現金增資的情形,難道這是紡織產業的特性嗎?還請高手指教

擷取6.JPG  

近三年ROE都在15上下,算是OK,不過也不是什麼讓人眼睛一亮的表現

而從ROE歷年的變化也可以看出現金增資的影響力

97年開始大量現金增資造成股本的膨帳,使得ROE從平均在30左右下滑到15左右(近四季約在17)

當然現金增資以及借貸在許多發展之初快速成長需要資金的公司身上是很常見的,就好像少棒球員要進入青春期要補充很多營養一樣

只是每年都要現金增資的公司通常我們會看到因為有龐大的投資現金流出造成自由現金流量不足

就好像球員每天大量訓練消耗體力,所以除了三餐加宵夜之後,還需要補充很多額外的營養品(嗯....我說的不是禁藥,是高蛋白之類的)

而聚紡看起來就好像一個體能消耗沒那麼大的球員卻又補充了一堆營養品,結果變成虛胖(淨值增加大於獲利增加)

我們都知道ROE=EPS/每股淨值,增資造成淨值增加,EPS卻沒有同程度的成長,ROE就會很明顯下降了

體重增加了,如果可以把球打更遠那就是好事

如果體重增加了,還是一樣只能打滾地球,那過重的體重反而成為跑壘及守備上的負擔

擷取7.JPG  

我們還可以換個角度,從杜邦公式的分析來拆解

ROE=淨利率X總資產週轉率X權益乘數

聚紡因為不斷增資造成總資產膨漲,若營收跟不上總資產膨漲的速度會造成總資產週轉率下降(總資產週轉率=營收/總資產)

而現金增資的錢去清償負債後造成了權益乘數逐年下降(權益乘數=總資產/淨值=(淨值+負債)/淨值)

所以在淨利率沒有太大改變的情形下,總資產週轉率和權益乘數的下降造成了ROE的下降

現金增資未必是件壞事情,只要增資得到的現金能夠妥善地使用,創造出不亞於原本淨值所得到的報酬率,ROE就不會下降

相反如果現金增資了一堆錢卻閒置在帳上,當然整體的報酬率就降低了

擷取8.JPG  

聚紡的董監持股比例為15.82%,不是很低

不過以資本額只有兩億多的一間小公司來說,說真的也不是很高

要投資規模這麼小的一間公司,我是覺得希望可以看到董監持股有到30甚至40以上會讓人比較安心一點

比較不會擔心公司亂搞,因為公司搞壞了,賠的是董監事們自己的錢(比如說作中華豆腐的恆義食品董監持股有40%)

董監持股太低的話,公司亂搞賠的是芸芸小股東們的錢,董監事們的持股成本和比例很低,根本不痛不癢

擷取9.JPG  

不曉得什麼原因,去年上櫃前,兩位董事及其配偶總共申報轉讓了3443張股票,幾乎是手頭中一半的持股量

不計權息,換算成現在的持股比例大約有12.8%

也就是說如果去年上櫃前沒有申報轉讓的話,現在的董監持股很可能接近30

影像1.jpg  

聚紡在99年9月15日上櫃

不過上櫃後半年內財會主管換了兩次,發言人和研發主管也都有異動過

我並不了解這些異動背後的原因,也無意作任何的揣測

只是這些頻繁的異動會讓我對投資這間公司有所警覺

 

到了寫球探報告的結論的時間

聚紡這位小球員目前有著還算穩定的獲利能力

帳面上的獲利也都能轉化成實質的現金流入,並且沒有很大的投資現金流出,是間配得出現金的公司

不過常年的現金增資稀釋了ROE的表現

在市場上已經有許多證明自己可能長年擁有15~20ROE表現,穩定性及獲利規模也遠大於聚紡的公司

站在球探的立場,我認為它和同齡的球員比較來還算不錯,但是也沒有讓人眼睛發亮的特殊表現

身材不算高大,還有點略微虛胖,打得出零星的安打,不過目前沒有明顯的長打能力

我不建議球團在這個時候就急著和它簽長約,頂多就是多邀請它來參加夏令營,持續觀察它的成長情形

(觀察重點在於長打能力能不能隨著體重增加而長出來(ROE能不能跟上淨值成長,回到20甚至30)

 還是體重繼續增加下去,變成一個只能站在打擊區嚇人,打不遠也跑不動的胖子?)

最多最多就是塞一點營養津貼給它的爸媽,建立好彼此的默契,以後選秀完比較好簽約

畢竟一間真正值得長期投資的好公司是可以好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的,

沒有必要在它還沒證實它的能力之前就跟它狂賭

大聯盟裡好球員在第一次成為自由球員時簽的約都還不會太貴

(第一張自由球員的約走完如果表現還是不錯,第二張可就貴很多了)

球員此時也不會太老,也已經累績有在大聯盟實戰的數字可供更準確的參考

我覺得那時再來擁有都還不算太遲,而且風險會低很多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聚紡 4429
    全站熱搜

    南野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