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書裡寫「ROE越高的公司,市場往往願意給予越高的本益比」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滿合理的
越會賺錢的公司越多人想買,所以越能推升價格
不過真的是如此嗎?
在思考EPS,淨值和股價之間的關係之後,總覺得這句話有點不太對勁
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用Excel把手上觀察名單中的股票(呃...有29間公司)的ROE,P/B以及P/E之間的相關係數算了一遍
結果滿有意思的
- ROE和股價淨值比的相關係數高達0.81,顯然是高度相關
- 股價淨值比和本益比的相關係數有0.70,勉強是高度相關的邊緣
- 而ROE和本益比的相關係數竟只有0.18,顯然是低度相關
第一點很容易理解
如果淨值代表牛的重量,股價代表牛的價格,EPS代表牛的產奶量
那麼ROE代量單位牛肉重可以產奶的比率,股價淨值比代表單位牛肉重的價格,本益比代表單位奶的價格
當一隻牛換算每公斤的牛肉可產奶量的比率越高,想買這隻牛每單位牛肉重必定要多付出點代價
所以ROE越高的公司,其價格淨值比必然會比較高
第三點想一想也不難了解
一隻很會產奶的牛,換算每公斤的體重可以產的奶量很高
可是產出來的奶和別隻產奶量不高的牛並不不同,所以不會享有特別高的單價
就如同A公司賺的一塊錢和B公司賺的一塊錢一樣是一塊錢
沒道理因為A公司賺比較多錢就用比較高的本益比來買它的一塊錢
結論
- 在同一個時間點,高ROE的公司其本益比並不會比低ROE的公司高,會比較高的是價格淨值比
起碼統計上看起來是如此(當然樣本數只有29個是有點少,有時間再多run幾間試試看)
- 至於本益比和什麼有關呢?
我想應該是和景氣循環(最主要是利率環境)以及產業別有關
景氣循環到高點,不管公司賺錢不賺錢,本益比都會被拉高,反之亦然
就像在夏天,不管這隻牛產奶能力有沒有比別隻牛好,產出來的牛奶單位價格都會一樣變貴的道理一樣
後記:在將台灣五十成份股加入計算之後(扣除虧損eps為負無法放在分母的公司),
樣本數共有66家公司,跑出來的數字如下
- ROE和股價淨值比的相關係數為0.84,依然是高度相關
- 股價淨值比和本益比相關係數為0.24,掉到低度相關
- ROE和本益比的相關係數變成-0.17,依然是低度相關
這個結果更加驗證了前面的結論
股價淨值比和本益比相關係數掉那麼多是因為我的觀察名單沒有金融股
而台灣五十裡金融股一堆有股價淨值很低,本益比卻很高的公司,加上一間靠吃老本而有超高本益比的台肥
如果把這些公司扣掉,大約會回到中度相關吧!
這個現象也同時顯示了不同行業間擁有不同的本益比評價方式,
例如潛在的資產重估會讓實際淨值比帳面高,進而抬高本益比,當然這也就和ROE無關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