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有一題很難的小三數學

『有個年輕人向鞋店買鞋,鞋的成本是15元,標價21元

 年輕人掏出50元買鞋,鞋店店員因為沒零錢,用年輕人的50元和鄰居換50元零錢,找給年輕人29元

 無奈鄰居發現年輕人的50元是假鈔,鞋店只好再退還鄰居50元

 請問鞋店交易損失了多少錢?』

 

鄰居給了五十元,又拿回五十元,所以不賺不賠

鞋店白給年輕人29元和一雙成本15元的鞋子,賠44元

年輕人賺了29元和一雙市價21元的鞋子,賺50元

 

有人的答案是44元,有人的答案是50元,差別的關鍵就在於那雙鞋子是要用成本計價還是用售價計價

在會計上營收是算售價,而存貨是算成本價

然而這樣用假鈔詐欺的行為,算是完成的交易行為嗎?

就店家以現金的流動來計算的話,是流出了44元的現金(29元給年輕人,15元給製造商的成本)

可是就年輕人的角度而言,交易是已經完成了,他賺了29元現金和一雙市價21元的鞋子(交易決定價格)

只是有人或許會問,三個人經過這麼一攪和,怎麼錢變多了

鄰居(不賺不賠)+鞋店(賠44元)+年輕人(賺50元)=賺6元

其實,這就是交易的本質啊!

想想看如果今天年輕人沒有拿假鈔,店家順利地將成本15元的東西以21元成交

店家賺多少錢呢(當然是6元)?而年輕人有沒有賠錢呢(當然不賺不賠,該不會買東西超過成本都要算賠吧)?

 

平衡的報表存在於一個個體的內部,不同個體之間的交易當然報表是不會平衡的,會有利差

而對於利益及利息的追求就是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錢變多了)

同時,增加的通貨又回過頭來刺激對物資的消耗與追逐

 

題外話,常常看到廠房火災損失幾千萬的新聞

請問這損失是以成本來算,還是以售價來算的呢?

我認為以存貨的損失以成本來算才合理,因為這些東西未經交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野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