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自己過去的錯誤才能讓自己在未來成長

雷虎這間公司我大概是在96年底買進的吧!

買進的原因

  1. 朋友說雷虎是全世界搖控飛機第一大廠(這裡查到相關資訊
  2. 實際查詢了一下獲利能力似乎也不錯
  3. 雷虎那時開始進攻牙科鑽頭馬達市場,牙科的器材設備都很貴的(牙醫師的錢很好賺的)

記得那陣子投資的實力剛從看第四台老師的程度進階到看投資書籍的程度

那個時候剛看完"巴菲特選股魔法書",所以言必稱ROE,也從那時開始喜歡用excel算股票的價值及進出場價位

雷虎那時的ROE是長這個樣子的

擷取3.JPG  

先不看97年後發生的事情

96年之前雷虎的ROE表現看起來好像還算不錯

由於96年底只看得到95年之前的資料

所以我記得那時印象中雷虎的ROE都在18以上,是家獲利能力不錯的公司

然後又進攻牙科鑽頭(和搖控飛機一樣是變動不大的產業)

又是搖控飛機世界龍頭(A咖!),股本又小,要飆一定很快..........

當時雷虎的股價正從96年中的五十元高點腰斬下來,算起來已經跌到魔法書中十二倍本益比以下的價位

於是很興奮地立刻買進,彷彿遇到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一樣

擷取.JPG  

如今回首只恨當初讀的書不夠多啊!雷虎在那時早就敗象已露,股價會腰斬一點也不冤枉啊!

首先第一點,雷虎在94年一月才上市

任何一間新上市的公司,上市後三年的表現本來就應該拿來與其上市前的表現嚴加比較

即使我處在看不到96年全年ROE的96年底,

但是從前三季的季報加上逐月的營收表現應該都可以算得出來雷虎上市後連三年大幅衰退,獲利腰斬

一間ROE逐年且大幅衰退的公司,市場對其評價的減損當然是不留情面的

 

擷取-1.JPG  

從合併營收來看96年以前毛利率沒有太大改變

不過神奇的是營利率從上市前穩定在22%的水準腰斬一半剩11.7%

看到這樣的數字第一時間我的猜測是不是營收大幅滑落使得固定成本佔的比例提升而侵蝕營利率

 

擷取-2.JPG  

不過看來似乎不是如此,96年之前的營收表現大致平穩,沒有太大的起伏

在營收和毛利率都沒有太大的改變之下,那麼營利率的大幅下降代表著營業費用的大幅提升了

至於是營業費用的哪一個部份出問題,我沒有查,也沒有很想查,總之數字連年惡化已經代表了一切

96年在營收沒有衰退的情形下獲利都腰斬了,97年起營收開始跟著衰退,98年開始出現虧損也不讓人意外了....

 

擷取4.JPG 

94年上市後平均銷貨天數從156天上升到96年的215天,平均收現天數從30天上升到38天

簡單地說就是產品越來越難賣出去,即使賣出去也越來越難收到現金

而這個惡化的趨勢至去年才稍微停止(是爛到不能再爛了嗎?)

 

擷取5.JPG  

逐年的虧損開始侵蝕淨值使得自有資本比率從97年起連年下滑

權益乘數的提升代表著財務槓桿比例上升,使得淨利率的虧損更加被放大

(因為ROE=淨利率X資產週轉率X權益乘數)

 

整體看起來,雷虎這間公司從剛上市時長得一臉像績優股,到如今已經可以說是『歸組害了了』的地步

不過我沒有抱那麼久,我記得大概在97年那時海嘯就認賠砍掉了

 

檢討心得如下

  1.新上市的公司要多看幾年

   真正的好公司是可以好很久的公司,沒差多觀察它兩三年

   而市場上也多得是已經好很久的公司,沒有必要和這些新上市公司生死相搏

   至於畫出來的大餅與美夢,我們就牢牢記得,然後逐年逐月地審視其成績單有沒有實現

  2.是景氣循環還是變壞學生

   投資的首選還是那種成績單每年每季看起來都差不多的公司

   最好每次看報表都了無新意,每個項目前後期都長得差不多讓人想打哈欠的那種(當然前提要有不錯的ROE)

   至於景氣循環的公司難以掌控的一點在於每次景氣的高低點以及週期長度不盡相同

   猜錯景氣的高點頂多太早賣而少賺,不會讓我受傷(不過很多人少賺比賠錢還難過就是了....)

   真正最難熬的是猜錯景氣的低點而要忍受套牢以及擔憂公司到底爬不爬得起來的煎熬

   畢竟不是每間公司在每次景氣循環都可以從谷底爬起來的,

   即使歷史再悠久,即使已身經百戰,歷經多個景氣循環,都有可能不慎葬身在景氣的谷底

   所以對於景氣循環較為明顯的公司,我的看法是一切以獲利數字為依據

   確定獲利數字有所反轉才進場,一旦獲利再次衰退,該停損的還是要停損

   千萬不要猜股價的底又死不認錯,那是最危險的

  3.即使認為是好公司,還是要適度地關心獲利的狀況

   最起碼每個月看一下營收,每季看一下財報,自己估一下成長或衰退的幅度合不合理

   我認同魔法書中"過去是好學生,未來也是好學生的機會比較高"的說法

   不過主動地盯緊成績單,把一些開始變壞的學生踢出我的"資優班"

   總比魔法書中被動地"多找幾個好學生以降低壞學生出現的風險"來得積極而有意義吧!

   畢竟多找了幾個"過去的好學生"並不能改變其中"以後會變壞"的機率

   假設五個好學生有一個會變壞,我們找了二十個學生,那麼還是有四個會變壞

   我不認為這樣可以分散風險,反而找了太多學生,把真正最好的學生的獲利表現給稀釋了

 

arrow
arrow

    南野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