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種種原因,二世祖的祖墳已經兩年沒整理了

整個雜草叢生,費了好一番工夫才找到

二世祖的墓只是個衣冠塚,墓碑長這樣

可見二世祖李光侯是在1833年過世的

然而讓我好奇的是,墓碑上頭堂號的地方,刻的是"山"和"地"兩字

之前的資料顯示始祖李天助是同安人,為何二世祖的墓碑上不是同安呢?

而在二世祖的墓旁邊緊連著的是二世祖母的墓

二世祖母姓連,過世於道光壬寅年,查詢了一下是在西元1842年

堂號依舊是讓人費解的"山"和"地"兩個字

然後在立碑人的曾孫處,我看到了"海"這個字!!

是我的高祖父李回的父親李海!

心裡雖然有點激動,不過還是立刻冷靜下來推算,以排除是不是有同名的可能性

由於這是二代祖的墓,李海是曾孫的話,那就是第五代,我就是第十代

而李老闆按照祖譜來排的話是第八代,我稱呼他為叔父無誤!

因此驗證,我已確認我是大山腳的李家子孫,第二代為二房埤頭庄的李光侯

只是第三代和第四代如何連接仍不得而知⋯⋯

墓碑上的第四代和第五代有好幾個名字都沒出現在祖譜上

是因為沒有子嗣流傳下來,所以無法成為祖譜上的祖先呢?

或者是和我們家一樣,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出現在祖譜上呢?

 

《關於堂號,不是山地,是地山》

回家之後,一直對於墓碑上的"山地"兩個字念念不忘

有一種說法是台灣有很多人其實是就地漢化的平埔族人

所以很多人的祖譜只有開台祖,卻無法和中國當地的祖譜作連結

而據李老闆叔公表示,當年的確也有宗親回中國想尋祖卻無法連結

心想,"山地"兩個字該不會其實正代表我們家其實是山地人?

不過後來很快就發現不對

以前的中文字是從右到左的,墓碑上的堂號應該是"地山"而不是"山地"

只是,地山又是什麼地方呢?

google了"地山"兩個字卻出現了許多不相甘的搜尋結果

直到有一天我同時google了"地山  同安"兩個字

這才知道,原來"地山"就是"兌山",也就是現在的廈門市集美區僑英街道兌山村

雖然還沒有祖譜的連結等直接證據顯示我的祖先的確從中國來

但是從"地山"這個堂號的使用,我的直覺是從中國來的機會比較高一些就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野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